【大会现场。朱其摄】
据石河子零距离报道,3月19日,师市印发通知,计划总投资13.81亿元,实施2025年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十大民生行动,推进落实10个方面、51项民生实事,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提高职工群众生活品质。
一座幸福之城,一定有着鲜明的民生底色。
回望过去一年,在街头小游园的晨光里,在长者餐厅的香气中,民生改善的故事正以具象化的方式融入城市肌理。从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到遍布城区的““流动审批车”,从霓虹闪烁的网红街区到日渐清澈的蘑菇湖水库,石河子用一系列创新实践,将抽象的“民生清单”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幸福体验,让发展成果真正浸润百姓心田。
服务到家,让民生温度可触可感。当石河子万达广场、幸福路步行街的“人才夜市”人头攒动,青年群体创业项目路演热辣滚烫,就业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。石河子的民生服务远不止于此——“长者餐厅”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热乎餐食;“智慧基层医生”走进基层连队为慢病患者(高血压、糖尿病)提供日常监测服务;越来越多的医院专家团队走进社区网格,在家门口解决居民们常见疾病的咨询诊治问题。石河子推出的一个个“民生服务包”,正以绣花功夫精准对接群众需求,让服务“到家”、温暖“到心”。
发展成果,让民生红利可享可乐。去年国庆假期,石河子市民、游客印象深刻的文旅“名场面”中,大部分都跟“夜”有关——军垦博物馆上演灯光秀,惊艳亮相瞬间引爆社交媒体“刷屏”;“甜蜜嘉年华”石河子电音节,全国知名的百大DJ、MC带来融合动感、嘻哈、街头等风格的电音潮曲让游客感受历史与潮流音浪的碰撞。市民网友直呼“超震撼”;从网红版的幸福路步行街、建设路步行街到主打“市井风”的金马市场,各处美食街在夜色中愈发出色,同样的“夜食”配方,却演绎出了不一样的“夜游”滋味……夜经济,不仅带动了餐饮消费,更成为展示石河子惠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窗口。这种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实践,让民生实事不再局限于宏大叙事,而是化作市民家门口的烟火气与幸福感。
从晨光熹微到灯火阑珊,从街巷阡陌到云端之上,石河子正以绣花功夫雕琢民生细节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唯有持续聚焦民生“微需求”,创新服务“微场景”,方能让“民生清单”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归属感。(刘胜 李硕 韦统)